Product Center
打造農資綜合服務商,擔當鄉村振興主力軍
江蘇通聯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南通市供銷合作總社和江蘇通聯農資連鎖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的企業。一直以來,企業以“扎根農村,服務三農”為宗旨,整合資源,創新載體,積極探索傳統農資企業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轉型升級,率先提出了“農資綜合服務商”定位,不斷提升服務理念,完善服務內容,形成了一整套農業綜合服務體系,服務面橫跨農作物生長全周期、縱延至糧食上下游產業鏈,全面實現了為農服務新提升,具體可以概況為“四個變化”
第一個變:構建科技服務平臺,打造產前大數據服務鏈,農戶種植思路變寬了
化肥農藥價格、糧食價格和極端天氣等因素的影響,農業種植效益經常出現波動,農民容易陷入增產不增收的怪圈。為幫助農民精準選種、有效增產,通聯公司致力于構建科技服務平臺,打造大數據服務鏈。一是分析市場發展傾向,幫助農民選擇種植品種。公司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準確判斷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趨勢,每年舉辦講座和培訓,幫助農民選擇適宜的優質農產品種植。二是測土大數據互聯支持,幫助農民定置專用肥。公司按農業部門提供的大數據對農民及種田大戶的承包土地進行分類測土取樣和土壤分析,在提供適應品種的同時,按照土壤養分需要,量身定制各種專用化肥。三是實施產銷對接訂單種植,幫助農民產前吃下“定心丸”。公司在幫助農民種植市場適銷對路農產品的基礎上,積極牽線搭橋,主動對接廠家,實施訂單農業、設施農業。
第二個變:入田到戶增產促收,打造產中田間服務鏈,企業服務渠道變多了
為了幫助農戶增加收成、提高效率,通聯公司建立了多種服務平臺,改造、優化農資經營門店、莊稼醫院等終端,充分發揮扎根農村、貼近農民的優勢,加強與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對接,推動農業生產方式快速變革。一是優化網絡布局和運營管理,提高為農服務效率。公司利用現代化農資倉儲物流設施,加快物流配送中心和網絡終端建設,完善倉儲、配送、分銷及服務功能,實施“個性化定制精準服務”。二是實施作物病蟲害高效防治,有效幫助農民防蟲減藥。我們在植保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實施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并利用大數據收集分析和科學防治,通過統防統治,使病蟲害防治適期抓得準,防治藥劑用得好。三是創辦農村科技超市,專業解決技術難題。公司建成了面積1000平方米的通聯科技超市,店面設施齊全、品種眾多、服務配套,公司利用講座培訓、田間指導為農戶及各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技術支持。四是成立基層供銷社,全面恢復和創新發展供銷社的服務功能。公司2019年11月新成立了通西供銷社,配備了各種必需的基礎設施、培訓場地、飛防中心及技術團隊,填補了區域內網絡布局的空白點。現有1個直營門市、24家農村綜合服務社、6個專業合作社、1個合作聯合社、3輛送貨車輛、3架無人機,服務范圍涵蓋平潮、劉橋、五接等鄉鎮,對20多個種田大戶,近2萬畝種植面積實施一對一的全程跟蹤服務,同時對1000多農戶,近萬畝的水稻面積實施專業化統防統治。2020年完成銷售近千萬元,化肥6000噸,回收廢棄農藥包裝物近50萬只。
第三個變:三方合作整合資源,打造產后銷售服務鏈,作物銷售途徑變廣了
農產品價低賣難,一直是農民的一塊心病,公司不斷探索實施新時代農產品銷售模式,在全方位解決農民產后銷售難題的基礎上,逐漸實現由農田至餐桌的全產業鏈延伸。一是探索“田間銷售”模式。公司與銀河面粉廠、蘇墾米業擴大合作,根據廠方的供貨要求,選擇優質品種種植,邀請廠方一起踏田檢測小麥、稻谷品質,初定收購價格,采取“三方確認田塊——農戶出售——通聯收購、烘干——廠方驗收入庫”的交易及收購模式,2020年度共收烘小麥、稻谷近5000畝,小麥2000多噸,稻谷3000多噸。二是建立糧食烘干服務中心。為了解決農民在收割季節遭遇連續陰雨時糧食易霉變的隱患,我們配備了4臺糧食烘干機,建起了2000平方米的糧食烘干服務中心,還將聯合社已有的10個烘干中心共計50臺套烘干設備聯合起來,實行行業內統一調配、資源共享,制定統一標準規范加工過程,消除了農民的糧食存儲過程中的后顧之憂。三是實施農產品近購遠銷。通聯公司利用先進便利的倉儲、碼頭設施,在收割季節高峰期,廣邀各類廠家駐公司按市場價格收儲,中轉油菜籽、蠶豆、水稻、小麥等農產品,有效解決了農民收割期的存放困難。年均裝船發運湖北、重慶等地農產品10余船,共計4000多噸。四是規劃產業延伸。公司以糧食代儲服務為載體,組建“糧食銀行”,切實解決農民儲糧難的矛盾;以發展訂單糧食為手段,解決種糧農民糧食“銷”的問題。通過訂單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實現糧食產銷銜接,在十幾年間,從傳統的農資產業模式中不斷規劃產業延伸,公司經歷六年培植的水稻品種“揚農稻一號”,從小面積試驗、邀請各方品鑒,獲得廣泛贊許,目前已經注冊商標、擴建了車間、領取了食品生產許可證、加工成品牌大米并進入超市、機關、學校銷售,獲得了進展,接下來我們再延伸至其他農產品,進行產業融合發展的嘗試。
第四個變:創新企業運營機制,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農服務品質變優了
近年來,公司積極探索傳統模式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轉型升級,牢牢把握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以滿足農民需要和市場需求為根本目標,堅持改革創新,完善體制機制,不斷提高服務效率,提升服務品質。
一是服務內容創新。公司的戰略定位從農資產品銷售商逐漸轉變為綜合服務商,以科技引領理念,以技術帶銷產品,走出了一條全產業鏈服務的創新之路。公司創辦了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對6萬多農戶、20多萬畝農作物實施病蟲害專業化防治;依托省科技專家團隊、通聯技術團隊以及多個廠家駐公司團隊等三類服務團隊對700多個種田大戶、20多萬畝農作物實施“種植-收獲-銷售”一對一全過程跟蹤服務。二是服務方式創新。改變過去坐鎮經商、坐店等客的方式,始終將各種商品、服務送到終端田頭,減少環節,實現面對面的直達服務。針對不同服務對象采取多樣的服務策略,我們直達終端服務更加精準、更加個性化,深受服務群體的歡迎。三是經營合作創新。近年來我們開拓市場,對外開展了一系列經營合作,有同行優勢互補合作,有產業鏈延伸合作,有涵蓋終端、作物、技術、人才為一體的全方位戰略合作等,形成了通聯獨特的經營服務模式,增加了企業市場核心競爭力。
2020年初疫情蔓延期間,正值春耕備耕農作物化除、追肥關鍵時刻,公司一方面嚴格做好防疫措施,確保員工“零感染”,另一方面立即組織了保春耕保供應的突擊銷售團隊,安排了所有車輛全天候送貨,化肥送貨車配備裝卸人員,農藥送貨車輛配備技術人員,本著急用先送、弱苗先送的原則,起早摸黑送物資到田頭,20多天時間內共計送出化肥400多個車次、農藥100多個車次,直達終端用戶的化肥5000多噸,通過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化肥5000多噸,小麥等農作物化學除草送農藥20多萬畝。在關鍵時刻,通聯充分發揮了主渠道作用,國務院復工復產督導組在現場調研后給予了充分肯定。
2020年4月底,在疫情受到控制之后,我們立馬開展農藥廢棄物回收工作,全年組織217個網點參與收購,共收集5批,回收廢農藥瓶、袋872萬只,配合了區政府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推進,得到了區政府的認可。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強調,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通聯公司將始終以鄉村振興為使命,走自主創新之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打造為農服務功能更完備、與農民利益聯結更緊密、市場化運行更高效的農業綜合服務體。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也有信心,扛起鄉村振興主力軍的這個使命擔當。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更多資訊
- 南通市通州區“綠色農資”升級行動試點縣實施方案 04-21
- 全國總社監事會副主任宗義來南通調研 12-02
- 全國總社監事會副主任宗義來南通調研 12-02
- 打造農資綜合服務商 ,擔當鄉村振興主力軍 08-12
Copyright ? 2021 江蘇通聯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編號:蘇ICP備18029439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南通
熱線:400-666-0858
在線留言